认证概述
认证等级体系
-
基础级组织初步建立存储安全策略,识别关键存储资产和风险,实施基本控制(如访问权限管理、备份验证)。
-
扩展级在ISO 27001框架下深化存储安全控制,覆盖加密技术应用、介质销毁流程、存储网络隔离等,定期开展存储安全审计。
-
全面级实现全生命周期存储安全管理,自动化监控存储系统漏洞,集成高级技术(如密钥管理体系、零信任架构),并持续优化应对新型威胁。
认证核心价值
-
降低风险通过加密、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,防止未授权访问存储介质,显著减少敏感数据泄露事件。
-
满足合规要求帮助组织符合GDPR、CCPA等数据保护法规中关于静态数据安全的规定,避免法律处罚。
-
提升可靠性规范存储架构设计(如冗余配置、安全协议),确保数据可用性与完整性,减少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。
-
优化成本统一安全管理流程,避免因存储安全问题导致的重复投资或应急支出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-
增强客户信任通过国际标准认证,展示组织对数据安全的承诺,提升品牌声誉与市场竞争力。
认证要求
存储安全管理体系整合

组织需将存储安全策略纳入整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(ISMS),明确存储安全目标与高层责任。要求制定覆盖数据分类、访问控制、加密标准、介质处理的专项制度,并与ISO 27001的风险评估流程衔接,确保存储风险被系统识别、评估和处置。例如,需定义不同密级数据的存储位置加密强度,并定期评审策略有效性。
存储技术控制措施

必须实施物理与逻辑层面的技术防护:包括存储网络分区隔离(如SAN Zoning)、传输通道加密(如TLS/IPSec)、静态数据加密(AES-256等)、安全密钥管理(HSM或KMIP协议)。同时要求配置访问控制列表(ACL)、审计日志记录所有存储操作,并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,确保技术控制有效运行。
存储生命周期管理

涵盖数据存储的全周期安全:从创建时的分类标记,到存储时的加密与冗余策略,再到迁移时的完整性校验,直至销毁时的物理/逻辑擦除(符合NIST SP 800-88标准)。要求制定介质处置流程(如硬盘粉碎、消磁认证),并保留审计证据,防止退役设备残留数据泄露风险。
持续改进与审计

组织需建立存储安全KPI(如加密覆盖率、备份成功率),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监控体系运行。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存储安全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,并根据结果更新控制措施。外部认证需配合ISO 27001审核,提供存储安全符合性证据及持续改进记录。
服务流程
成功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