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
ISO20000源于英国BS15000标准,由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与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于2005年联合发布,是全球首个IT服务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。其认证由中国认监委批准机构颁发,证书标注CNAS与IAF国际互认标识,可在加入IAF的国家通用。
认证概述
 

ISO20000是规范IT服务管理流程的国际标准,涵盖服务级别管理、事件管理、变更管理等13个核心流程。该认证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IT服务管理体系(ITSMS),通过流程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,降低运营风险。适用于IT服务商、企业IT部门及云计算等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组织,认证有效期3年,需每年监督审核。

认证等级体系
  • 基础认证级
    基础认证级
    针对首次申请企业,要求建立符合ISO20000-1标准的ITSMS并运行满3个月,需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,证明基础服务流程的有效性。
  • 成熟度优化级
    成熟度优化级
    在基础级上实现流程深度整合,如服务连续性与安全管理联动,需提供6个月以上的运行数据及客户满意度提升证明。
  • 卓越领导级
    卓越领导级
    要求体系运行1年以上,具备跨部门协同能力,通过量化指标(如故障率下降20%)展示持续改进成果,且需通过认证机构的进阶评估。
认证核心价值
  • 对齐业务
    对齐业务
    保持服务目标与企业业务目标一致,确保 IT 服务有效支持业务战略,助力企业达成业务目标。
  • 规范流程
    规范流程
    建立规范服务流程,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和运营效率,减少服务中断与故障,保障服务稳定。
  • 整合资源
    整合资源
    有效整合和利用信息、基础架构等 IT 资源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资源绩效,减少资源浪费。
  • 管理机制
    管理机制
    构建持续改进的服务管理机制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提升服务质量,增强客户满意度。
  • 增加竞争
    增加竞争
    向国际标杆靠齐,增强市场竞争力,提高组织声誉,在招投标等场景中占据优势。
  • 控制成本
    控制成本
    控制 IT 风险及相关成本,提高 IT 服务质量,通过规范管理降低长期服务成本。
认证要求
  • 企业资质
  • 体系运行
  • 审核准备
企业资质
需持有合法营业执照,外资企业需提供等效注册证明;业务范围需包含IT服务相关内容,如系统集成、云运维等。若涉及多场所运营,需明确各场所的体系覆盖范围及协同管理机制。
体系运行
必须依据ISO20000-1建立文件化体系,包括服务目录、13项核心流程文件及记录,并实际运行至少3个月。需保留完整的服务台日志、变更记录等证据,且体系运行期间无重大行政处罚。
审核准备
需完成至少1次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,关键岗位人员(如服务经理)需接受ISO20000标准培训。认证审核分为两阶段:文件审核(检查手册、程序文件)和现场审核(验证流程执行情况)。
服务流程
  • 01
    需求洞察与合作缔约
    依托专业团队,触达客户,掌握核心诉求,签订合作契约,构建信任基石。
  • 02
    深度诊断与需求解构
    开展疑难点调研分析,解构业务现状,明确本质诉求,锚定服务方向。
  • 03
    定制化解决方案构建
    聚合行业标准、政策导向与企业特性,搭建全周期定制化服务方案,覆盖认证规划、资源配置、执行路径等核心模块,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适配性。
  • 04
    风险识别与优势焕新
    精准识别业务风险并提供规避策略,深度挖掘企业优势,重塑客户典型案例,赋能企业品牌价值。
  • 05
    体系化培训与审核护航
    构建分层分类的资质培训体系,强化理论与实践,提供现场审核答辩指导,高效推进认证审核。
  • 06
    专业评估与资质赋权
    联合机构与专家,多维度评估,规划升级路径,完成资质认证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在线咨询
电话沟通
电话:010-88998158
微信

请升级浏览器版本

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。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